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涉诉信访上访压力不减的情况下,改进人民法院司法作风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司法权威的树立、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要改进司法作风,需要多方面努力,但重点应把好教育引导、制度规范和司法公开这三项工作。
一抓教育引导。司法作风的好坏,说到底是干警的素质问题。只有通过学习教育、文化熏陶、岗位培训等手段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从而改进干警司法作风。在学习教育方面,不仅要通过正面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干警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一心为民的作风,而
且要以反面案例、典型事件警示干警,使干警做到警钟长鸣。
同时还要讲究潜移默化,通过文化影响力提升干警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从而促进干警作风转变。
二抓制度规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科学严谨的工作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促作风转变、推进司法为民,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如设立困难当事人司法救助制度、换员执行制度、法官驻村帮扶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巡回审判等相关制度,通过这些管理制度的设立和落实,促进干警积极司法为民、转变和改进司法作风。二是通过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干警的行为作风,推进司法作风的改进。在法院内部的纪检监察约束机制上,不仅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教育和警示干警,而且要对违纪行为人实施零容忍,严格纪律。三是加强人事管理,从法院的人事入口、人事日常管理、职位晋升等方面严格要求,注重干警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标准,以高素质的干警队伍确保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法院良好形象在树立。
三抓司法公开。通过打造阳光司法助推作风转变和司法公正。司法公开的具体要求是:一是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在审判执行实践中体现人民性,法院要始终把“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执法办案这个第一要务上,在工作中要增强透明度、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交流,以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从内心深处把群众当亲人、关心群众冷暖、避免群众诉累、真正体现司法为民,在语言上、行动上处处体现出关爱群众、尊重群众,防止说一套、做一套、“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与具体的审判执行工作脱节,切实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二是在推进司法公开过程中要努力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强化司法便民措施。简化立案环节,丰富立案方式,方便群众诉讼;积极实施司法救助,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大力推行诉讼引导、举证指导、权利告知、风险提示、判后答疑等措施,做好审判服务工作。要积极推进司法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进一步加强涉诉信访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涉诉信访综合治理机制,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完善院(庭)长接待制度,妥善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在司法公开的工作方法上要坚持群众路线。要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立案信访接待窗口、法官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准确把握社情民意,不断积累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经验,增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而且公开法院的相关立案、诉讼、信访、诉讼费用收取以及法院内部管理等制度。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继续建立健全完善各种司法公开、司法便民的新制度和新举措。
总之,司法作风关系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当前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只要把握好教育引导、制度规范和司法公开这三个“抓手”,广大干警的司法作风就能很好的转变和改进,人民法院的形象就能得到极大地提升,司法权威就能得到公众的尊重,社会矛盾就能得到有效的化解!